- 对照翻译:
夫善游者溺,善骑者堕,各以其所好,反自为祸。
善于游泳的人容易淹死,善于骑马的人常会落马摔伤,他们各因自己的爱好特长而招致灾祸。
是故好事者未尝不中,争利者未尝不穷也。
所以放纵情欲的人没有不伤损自身的,争名夺利的人没有不穷困潦倒的。
昔共工之力,触不周之山,使地东南倾;
以前共工力大无比,一怒之下头撞不周山,使大地往东南倾斜。
与高辛争为帝,遂潜于渊,宗族残灭,继嗣绝祀。
起因是与高辛氏争夺帝位,结果变成异物潜入深渊中,他的宗族也因此灭绝,后代死尽。
越王翳逃山穴,越人熏而出之,遂不得已。
越王翳为太子时,不愿继承王位而躲进山洞,但越国人用火将他熏出来,终于被迫为王。
由此观之,得在时,不在争;
由此看来,有所得取决于时势,而不取决于争夺。
治在道,不在圣;
治理天下取决于合道,而不取决于圣明。
土处下,不争高,故安而不危;
土处低而不争高,反而安全没有危险;
水下流,不争先,故疾而不迟。
水下流而不争先,反而迅流没有迟滞。
昔舜耕于历山,期年,而田者争处墝埆,以封壤肥饶相让;
过去舜在历山亲自耕种,一年后,耕田者都争着要耕贫瘠的土地而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他人。
钓于河滨,期年,而渔者争处湍濑,以曲限深潭相予。
舜在江边钓鱼,一年后,渔民都争着要在水浅流急的地方打鱼而将河湾深潭让给别人。
当此之时,口不设言,手不指麾,执玄德于心,而化驰若神。
那时的舜既不喋喋不休地说教,也不指手划脚地干预,他只是保持自然无为的信念和德行而感化民众无比神速。
使舜无其志,虽口辩而户说之,不能化一人。
假如舜没有这种信念和德行,即使能言善辩而挨家挨户去劝说,也不能感化一人。
是故不道之道,莽乎大哉!
因此,不可言说的“道”,能量真是浩大无限!
夫能理三苗,朝羽民,徙裸国,纳肃慎,未发号施令而移风易俗者,其唯心行者乎!
舜帝能治理三苗之乱,使羽国民众都来朝见,徙移裸国的习俗,接纳肃慎人,都未曾发号施令便能移风易俗,大概就是凭着这种自然无为的信念和德行来做事吧!
法度刑罚,何足以致之也?
靠法度刑罚哪能收到这样的效果?
是故圣人内修其本,而不外饰其未;
所以圣人注重内在本性的修养,而不修饰外表的枝节。
保其精神,偃其智故,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,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。
保全精神,偃息奸巧,静漠无为按自然本性去办事,因而没有什么事办不成,坦然地不去刻意有为治理什么,反而什么都能治理好。
所谓无为者,不先物为也;
所谓自然无为,是指不超越事物的本性人为地去做;
所谓无不为者,因物之所为。
所谓没有什么事办不成,是说顺应了事物的本性。
所谓无治者,不易自然也;
所谓不去治理,是说不改变事物的本性;
所谓无不治者,因物之相然也。
所谓没有什么治理不好,是指顺应于事物的必然性。
万物有所生,而独知守其根;
万物都有其产生、生存的各种具体特性。
百事有所出,而独知守其门。
百事都有其出现、存在的各种具体根据;
故穷无穷,极无极,照物而不眩,响应而不乏,此之谓天解。
圣人就是能掌握这些根本、关键的东西,所以能探究无穷无尽的事物,并能照观事物而不会眩惑,因顺响应而不会困乏,这就叫知晓“天然”。